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升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影响力,提升首府文化能级,全面增强首府文化软实力,推动呼和浩特市图书馆《青城文化讲坛》提质升级,切实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推广阵地作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4月8日上午,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现身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开讲青城文化讲坛:《流淌在中国人血管里的大运河》。本次讲座由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指导,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呼和浩特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蒙新图书连锁有限公司承办。现场吸引了百余名文学爱好者及市民读者到馆聆听。
徐则臣,70后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70一代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家之一,一位出生于苏北,克勤克俭,朴实无华的青年人。运河边的成长经历,给了他对运河朴素的感受,在二十六年的写作生涯中,这条河成就了徐则臣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想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运河堪称是徐则臣文学意义上的原乡。讲座当天,徐则臣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写作经历,为读者深入、翔实地分享了他对运河的认知和理解。他坦言,为了在写作中建立对运河的真实感和整体性,他不停地实地勘探运河,从其起源之地,由南而北,足迹踏遍了运河1797公里的河段,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阅读,最终完成了一部部经典著作。
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的大动脉,千百年来不仅融通了南北中国人的生活日常,更是交融了南北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可以说,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故事就是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徐则臣老师将“运河”从大地上写到纸面上再流到血管里,从他的分享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他对大运河由衷的热爱与深切的思考。
整场讲座,徐则臣老师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引发了市民读者对大运河的深入思考。讲座结束后,现场读者与徐则臣老师互动交流,争先恐后携书上前签名,并与徐则臣老师合影留念。
来源:呼和浩特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