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 网站工作年度报表 |
微信
微博
| | 登录 / 注册
统一标识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工作动态

从数据看青城之变:呼和浩特国庆文旅火爆背后的三个真相

来源: 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发布日期: 2025-10-14 09:10:00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这个国庆假期,呼和浩特火了。

456.88万人次游客、32.53亿元旅游收入——这是呼和浩特交出的国庆中秋假期成绩单。数据背后,藏着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这座曾经被戏称为“旅游过境地”的北方城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目的地选择”。

真相一:游客用钱包投票,呼和浩特赢得信任

让我们先看一组硬核数据:游客量456.88万人次,同比增长9.28%;旅游收入32.53亿元,同比增长9.31%;省外游客占比68.21%,主要来自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这些数字背后,是游客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信任票。更值得关注的是,呼和浩特在北方八省省会城市中的排名变化——旅游消费交易增速从2024年的第6位跃升至第3位,订单量增速同样从第6位升至第3位。这种排名的提升,说明呼和浩特不仅在“量”上增长,在“质”上同样进步。游客来了,消费了,还愿意给出好评——景区好评率94.12%、酒店好评率92.42%,这两个超过90%的数据,比任何宣传语都更有说服力。

真相二:“夜经济+美食”成最大亮点,

游客从“路过”变“停留”

这个假期,呼和浩特的夜晚格外热闹。夜间消费环比增长68.5%,假期夜间消费增速比整体增速高出3.8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呼和浩特正在摆脱“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传统旅游模式。在宽巷子、牛街,晚上9点依然人声鼎沸。游客一边品尝着地道的烧卖、手把肉,一边欣赏街头表演。数据显示,游客在呼和浩特的餐饮消费同比增长近4成,高于本地餐饮整体增速。美食TOP10榜单很有说服力:牛骨头、黄米凉糕、油炸糕、蒙古冰糕、手把肉、面筋……这些带着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正在成为呼和浩特新的城市名片。更值得关注的是,旅游景点消费同比增长61.9%——这个惊人的增幅说明,游客不再只是“吃个饭就走”,而是愿意为深度体验付费。

真相三:“15分钟文旅生活圈”正在改变旅游体验

什么是“15分钟文旅生活圈”?简单说,就是游客无论身在城市何处,总能在15分钟内找到一个值得体验的文旅场景。

这个创新理念的效果,在数据中得到了验证:外地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1.8%;跨省游客占比增长10.5个百分点;外地游客日均消费同比增长34.7%。

一位网友的留言很能说明问题:“中秋吃了心心念念的火锅,一出门看了吉祥哈达广场嫦娥奔月,一切都圆满了。”这种随时随地的美好体验,让游客愿意停留更久,消费更多。数据显示,除了住宿消费外,游客在餐饮、景点、娱乐等方面每日人均消费约120元——这对本地经济的带动是实实在在的。